close

  昨天上午,全國人大北京代表團分組審議會上,全國人大代表、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大外科主任劉忠軍表示,醫療糾紛不應該成為傷醫害醫藉口,他呼籲將醫院納入公共場所治安管理範圍。(3月11日《京華時報》)
  由醫患矛盾變成醫鬧,進而升級為醫暴,這種上升的趨勢,不但讓醫患關係進一步惡化,還會幹擾正常的醫療秩序和社會治安。因此,將醫院納入到公共場所治安管理範圍,無疑能起到震懾作用,並約束住醫鬧的肆無忌憚。但要想真正改善醫患關係,僅僅靠安保升級還不夠,這是典型的“頭疼醫頭,腳疼醫腳”。
  首先,醫患關係的劍拔弩張非一日之寒,改善醫患關係應該進行醫療改革,而不是動輒加強安保,甚至動用國家公權力來保障安全。雖然如今的醫鬧來勢洶洶,醫院的安保有點勢單力薄,但也不能全員戒備,讓醫院成為戒備森嚴的城堡,而不是治病救人的所在。
  其次,醫患關係並不是中國獨有,美國也存在醫患矛盾,甚至發生過病人槍擊醫生事件,但也沒有因此過度加強安保措施。其實,杜絕惡行醫患糾紛的良方,並不是增加警力、安保頻繁的升級,而是健全醫療責任制度和醫療糾紛的處理機制。比如,引入第三方負責調查醫療事故,如發現醫生有過失,他們有權進行處罰,且還要向司法部門報告。
  再者,加強醫院的自律,對本醫院的醫療事故及時向社會公佈公佈,而不是遮遮掩掩。同時,開通病人的投訴的綠色通道,讓其更順暢和更多元,以確保病人能夠真正維護自己的權益。更重要的是,鼓勵用法律手段來解決醫患糾紛,以此來糾偏“大鬧大賠,小鬧小賠”的錯誤認知。
  最後,患者對醫生的信任來源於醫務工作者的專業和職業素養,可如今醫院以藥養醫的弊端,使得一些醫生為了謀取經濟利益,或者讓患者過度醫療,或者伸手索要紅包,這種種行徑極大地敗壞了醫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,也讓民眾對醫生產生了信任危機。因此,提升醫生的準入門檻,鼓勵高素質的人成為醫生,讓醫生職業更神聖,才能重獲信任。
  當然,患者對醫生的針鋒相對源於信任缺失,而治療醫鬧傷醫也不能簡單地用維穩的思維來治理。其實,給醫患之間建立良性的溝通機制,打造人性化的就醫環境,才能讓患者百分百信任醫生。
  文/孫明  (原標題:避免傷醫害醫,慎用維穩思維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l94zloec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